2018年11月8日,一堂思政課在西南交通大學開講。講臺上,年屆九旬的朱鈴教授講得激情飛揚,講臺下,300多名90后青年大學生聽得如癡如醉。
朱鈴以《〈共產(chǎn)黨宣言〉:壯麗日出、歌中之歌》為題,將這部經(jīng)典著作與中國革命建設(shè)實踐結(jié)合起來分析,告訴同學們,真想為人類進步作出一點貢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共產(chǎn)黨宣言》。
朱鈴生于1929年,他的思政課在西南交大乃至整個高教界久負盛名。1952年,23歲的朱鈴從燕京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西南交大前身唐山鐵道學院,開始承擔講解馬列主義的教學任務。到20世紀80年代,他的課已成了這所理工科院校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1999年退休后,朱鈴依然活躍在講臺上,他開的講座,人氣爆棚。
朱鈴說,他一生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國家的未來。如今年屆九旬、幾近失明,他仍然堅持給大學生上思政課,用真實而感人的故事,激發(fā)90后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他仍然堅持學習,堅持給思政教師做指導,通過影響他們?nèi)ビ绊懜嗟?0后。
點準學生思想上的“穴位”,與90后共鳴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首先要了解人;教學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首先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朱鈴說,思政課做的是學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了解學生關(guān)心什么、在想什么,才能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疑惑,增強課堂吸引力。
初上講臺時,朱鈴發(fā)現(xiàn)思政課堂存在“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現(xiàn)象,學生覺得思政課抽象枯燥,不愛聽。他說:“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的黨都能用馬列主義引導一批又一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現(xiàn)在也一定能用馬列主義真理贏得青年的心!”
朱鈴認為,不是學生不需要馬列,關(guān)鍵在于我們怎樣用馬列去解決他們的困惑,點準他們思想上的“穴位”。為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朱鈴主動承擔學生工作,住進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與學生交朋友,把自己融入學生之中。
他用各種形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每學期開始,他都讓學生圍繞時事或歷史提出十個問題,他從中去了解學生的關(guān)注點和疑惑點,并選擇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每學期兩三百人選課,可以收集兩三千個問題,剔除重復的也有一千多個問題。”朱鈴通過在課堂上解答學生提出的普遍性問題,改變了學生對思政課的印象。慢慢地,學生都不看小說了,思路都跟著課堂走。很多沒有選課的同學也來旁聽,這門課成為西南交大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
“五字教學法”讓90后愿意聽、喜歡聽
“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渠道很多,視野很廣,對事物有自己的思想和態(tài)度,不會輕易接受說教。”朱鈴認為,思政課一定要用獨特的講課藝術(shù)感染學生,讓他們愿意聽、喜歡聽。他總結(jié)多年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五字教學法”:簡、實、新、理、情。簡是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實是實事求是,寓論于史;新是聯(lián)系實際,溫故知新;理是史論結(jié)合,以理服人;情是聲情并茂,以情動人。
2018年11月8日的講座上,朱鈴在講到《共產(chǎn)黨宣言》引領(lǐng)中國革命時講了一個小故事:四川通江縣王坪紅軍烈士陵園安葬有烈士2.5萬余名,其中1.7萬余名沒有留下名字,他們的墓碑上只有一個紅色的五角星。故事很短,同學們都聽得很認真。
“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勛永世長存!”朱鈴含著眼淚,一字一頓地喊出這句話。之后,全場靜默,隨即掌聲雷動。
講座結(jié)束后,西南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彭丹依然在回味這個故事。她說:“我聽過兩次朱教授的講座,兩次都是他講得熱淚盈眶,我們聽得熱淚盈眶。他的講座充滿感情,他在感動別人之前,首先把自己深深地感動了。”
“一節(jié)課一定要有幾個動人的故事。”朱鈴說,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是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寫成的,動人的故事有很多很多,90后卻知之甚少。只需精心加以選擇,簡明扼要、實事求是地講述分析,就足以打動他們,足以講清楚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
孜孜不倦“傳幫帶”,讓青年教師打動更多90后
朱鈴退休時已70歲,比正常退休年齡延遲了10年。而退休后,他依然活躍在思政教育第一線,除了經(jīng)常開講座外,還發(fā)揚西南交大“傳幫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投入大量精力指導青年教師。
朱鈴經(jīng)常到校聽課,與授課教師交流心得。兩年前,西南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余瓊參加學校組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講課比賽,講稿準備好后,她自己感覺比較滿意。可是朱鈴聽了試講后,感覺還有改進空間,從內(nèi)容詳略調(diào)整到師生互動安排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改進建議。如此經(jīng)過四次聽課、修改,余瓊才正式參加比賽。“與初次試講相比,這堂課已經(jīng)完全是另一番模樣了,我感覺進步特別大。”余瓊說。
為了解黨中央最新精神和最新教材變化,朱鈴堅持每天讀書看報。他說:“看到精彩的東西,我就想看完,再與青年教師交流或者講給學生聽。”
西南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冉綿惠清楚地記得,黨的十九大閉幕后,朱鈴到學校與青年教師交流學習心得,他將會議精神講得頭頭是道,讓一眾青年教師欽佩不已。
西南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曾淼說,朱鈴甚至清楚地知道第幾周的教學進度應該安排到第幾章了。在一次課堂上,有學生反映大學教材與高中教材有很多重復,朱鈴還專門去西南交大附屬中學聽課,了解實情后,給曾淼反饋教學建議。
朱鈴的教學理念和敬業(yè)精神深深地影響了西南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很多青年教師。余瓊利用教務網(wǎng)絡(luò)郵件系統(tǒng)與學生溝通,每學期上千份郵件,讓她充分了解學生的關(guān)注點。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設(shè)計,成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智能手機轉(zhuǎn)移到了課堂上來。
看到西南交大的思政課越上越好,朱鈴很欣慰。他說:“我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每周都上課了,但我希望能為他們上好思政課再盡一份力。”(